专注液滴微流控技术,万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的应用普及
2001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23对染色体DNA大规模测序的精确图谱。这是人类首次从分子视角探索生命的奥秘,而这项被称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研究也成为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此后一段时期,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大批基因检测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输出了海量的人体微观数据。然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基于多细胞测序获得的数据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复杂疾病诊断
研究建立力-电协同驱动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
细胞培养液在微流控生物反应器中受到外界物理场(如压力梯度或者电场)作用流动而产生流体剪应力,并进一步刺激种子细胞调控其内部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这个过程在自然生命组织内的微管中亦是如此。考虑到细胞培养微腔隙中液体流动行为很难实验量化测定,理论建模分析是目前可行的研究手段。太原理工大学王兆伟等通过研究建立了矩形截面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将外部的物理驱动场(压力梯度与电场)与培养
微流控芯片助力构建体外类生命系统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近日,国际学术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 以inside back cover的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体外类生命系统构建领域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基于光诱导微流控芯片,利用动态变化的数字光掩膜,实现了多维水凝胶结构的层层微制造,并且具备非紫外、快速、灵活、可重构的优点,为建立体外类生命系统、生物器官模型等
微流控技术在及时诊断中的应用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即时诊断(Point of care technology,POCT或称床边诊断)是现代生物化学分析应用的主要亮点之一。POCT的原始含义是指在病人身边直接进行诊断的一种技术,广义的POCT仪器需直接置于家庭、社区、事故灾害现场或资源匮乏地区的被检对象身边,满足突发事件或公共健康需求。早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很多实验室即已开
微流控SERS技术实现对银纳米粒子细胞毒性的定量分析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近日,中科院技术生物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微流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实现银纳米粒子细胞毒性的定量分析评估,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环境科学-毒理学专业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
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中国有句谚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阐明细胞的生命过程,需要特殊的工具。细胞作为生命组成的最小单元,研究其相关的生物行为及其规律与本质,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探索疾病的机理与治疗手段,提高人类的生存寿命与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细胞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细胞在人体内处于复杂的微环境之中,
基于微流控细胞共培养技术的仿生心肌炎症损伤模型的构建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屠鹏飞、姜勇教授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 发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心肌炎症损伤模型的新成果。第一作者为艾晓妮博士,该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该研究首次以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为切入点,利用仿生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巨噬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操控多细胞实现高时
国内首台获CFDA批准微流控循环肿瘤细胞自动化捕获平台正式上市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2018年2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正式审核通过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NanoLite Systems)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ellRichTM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设备。据悉,该设备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国家认证的基于免疫磁筛选微流控芯片专利技术的自动化双模式循环肿瘤细胞筛选设备,临床数据显示,可实现人体外周血中肿瘤
总局关于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及类别调整的通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进一步做好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和划分部分体外诊断试剂属性和类别,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医疗器
瞄准微流控芯片的下一个爆发点 即POCT、液滴和仿生实验室技术,为体外诊断和药物研发开辟道路。
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的系统科学和技术,其中少量流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可以被系统地控制和操纵,从而按照预先的设置进行流动。微流体技术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其得以在包括食品,医疗,科技,和环境等的多个领域大展身手。其中备受瞩目的及时现场护理(POCT),液滴微流体,以及仿生实验室技术就能很好地代表微流体近年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些技术的名字或许听着十分高冷,